91岁的彭玉,大家都知道她是《东北一家人》里的“国民牛大妈”,5月20日,她和小女儿赵珈琪一起出现,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母女俩举杯畅饮,脸上泛着红光,笑容满面,好像时光从未在她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彭玉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精彩,从舞台剧演员到电视明星,从悉心照料生病的丈夫八年到六十多岁再次找到爱情,她的故事比任何电视剧都更加吸引人。
女儿赵珈琪不仅继承了母亲的演技,还曾帮助母亲找到了一段特别的黄昏恋。
荧幕前后的母女
在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中,彭玉扮演的“牛大婶”嗓门大、性格豪爽,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很少有人知道,剧中的那个总爱插科打诨的邻居角色,竟然是她亲生女儿赵珈琪客串出演的。
舞台上,她们是邻里乡亲;舞台下,她们是血脉相连的母女。
正因为有了这种亲密关系,她们的表演才显得更加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
经过二十多年的时光,这对母女的关系依然像当初一样默契。
5月20日,赵珈琪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在珠海和妈妈彭玉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的视频。
在画面中,91岁的彭玉穿着一件红底碎花衬衫,银发整齐地盘在脑后。当她举杯与女儿碰杯时,笑容灿烂得就像个孩子一样。
赵珈琪已经六十几岁了,她那双弯弯的眉眼和红润的脸颊,让人不禁觉得她和女儿的神态有七分相似。
让人特别感动的是,过去在《东北一家人》的拍摄现场,彭玉总是亲自指导女儿演戏;而现在,在镜头前,轮到赵珈琪细心照料母亲了。
她们的合作开始于新千年的伊始,那时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赵珈琪,在妈妈的推荐下加入了《东北一家人》的剧组。
赵珈琪曾回忆,有一场戏要求她演一个精打细算的市井妇人。当时,彭玉老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把买菜的零钱随手塞进袜筒——让她一下子明白了角色的核心。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她立刻抓住了角色的灵魂。
通过实际行动示范多过口头教导的方法,让没有专业背景的赵珈琪迅速在剧组中站住了位置。
看着女儿越来越出色,彭玉的眼里满是骄傲。
《东北一家人》这部剧让这对母女找到了合作的默契,之后在《浪漫的事》和《婆家娘家》等剧中,她们经常以母女搭档的身份出现。
一位老太太的表演非常倔强,另一位女儿的表演充满牵挂,台词里处处透着生活的真实气息。
观众总说我们的争吵戏特别真实,赵珈琪笑着说,“其实那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一场戏里,女儿埋怨母亲“瞎操心”。彭玉灵机一动,加了一句“你出生那天我就开始操心了”,顿时让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
这句话虽然不在剧本里,却正好反映了彭玉内心的真实感受。
赵珈琪出生那年,彭玉正好在农场劳动,她顶着风雪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生下孩子。
拍《我和老妈一起嫁》时,彭玉已经八十多岁了。赵珈琪每天都会早早到片场,把妈妈的椅子调到最舒服的位置。彭玉即使背词到深夜,也坚持陪女儿对戏。
这份认真为他们赢得了荣誉,赵珈琪因为这部剧得到了行业的认可,而彭玉更是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再次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现在再看那些经典场景,戏中戏外的差别已经不太明显了。
彭玉的传奇人生
哈尔滨的冬天总是飘着煤烟味,年轻的彭玉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穿上厚厚的棉袄,穿过积雪的街道,赶往话剧院。
谁能料到,那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只演些小角色的姑娘,后来竟成了银幕上无数人心中的“国民妈妈”。
1964年,彭玉在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中扮演了一个思想有些陈旧的老太太角色。
这个角色本来不怎么讨喜,但她却把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
这部电影上映后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不过,到了特殊时期,这个角色成了她的“黑点”。在下放农场的日子里,她白天干农活,晚上则偷偷地对着月光练习台词,生怕自己的基本功丢了。
直到1977年,43岁的彭玉才重新出现在话剧舞台上,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中扮演了一位革命母亲。
在观众席中有一位特别的观众,她就是赵文欣的妻子。
谢幕时,她看见丈夫眼里的泪光,那一刻,彭玉所有的委屈都值了。
不过好景不长,1988年赵文欣突然得了脑溢血,医生说最多能活三个月。
彭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所有的拍片机会,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守护。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丈夫按摩、喂药、读报,晚上就睡在病房的椅子上。
有一次,丈夫的病情突然恶化,她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硬是用棉签一滴一滴地给他喂水。
这八年,正是中国影视业飞速发展的时期,看着同龄的演员一个个成名,彭玉却连电视机都不想打开。
1995年丈夫去世后,大家都认为这位61岁的老演员会退休,但她却选择重新回到电影拍摄现场。
复出后的彭玉就像换了个人一样。2001年,67岁的她凭借电影《月圆今宵》在当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爵奖,并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上也获得了大奖。
许多人到了退休的年纪,她却迎来了事业的黄金时期。
在《东北一家人》的拍摄现场,她总是最早到达的一个,剧本上写满了她的笔记。
在拍摄《浪漫的事》时,为了一个摔跤的镜头,68岁的她连续尝试了十几遍。即使膝盖被磕得淤青,她也坚持不喊停,继续一遍遍地拍。
在2001年的时候,因为两个女儿的牵线,彭玉和丈夫的姐夫陈久荣结为了夫妻。
这段婚姻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它却成为了她最温暖的避风港。
拍《守护丽人》的时候,已经80岁的彭玉还能把一大段台词背得丝毫不差。她笑着说道:“家里有个脑外科专家,每天陪着我练习台词呢。”
彭玉已经91岁了,她从一个妻子变成了一个演员,一生都在诠释“戏比天大,情比金坚”的精神。
孟庆华每次都会精心把苹果最红的一面朝上摆放,这个小小的举动意外地触动了那位话剧演员女儿的心。
在那个大家喜欢诗歌和远方的年代,赵珈琪选择了最实际的爱情。
这个恋爱故事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一位当红话剧演员的女儿爱上了卖水果的小伙子,这样的故事即使放在现在也能引起轰动。
赵珈琪心里明白,真正的门当户对在于双方的价值观是否一致,而不是单纯的社会地位是否相当。
有一次演出结束后,已经是深夜了,孟庆华在剧院后门等了两个小时,推着一辆板车,给她送了一筐刚刚摘下的、还带着露水的新疆香梨。
彭玉一开始确实挺担心的。这位经验丰富的大演员特意穿上普通衣服,假装成顾客去水果摊“考察”未来女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对恋人选择在松花江边的老教堂里举行婚礼。那时候,没有婚纱摄影和豪华车队,婚礼十分简单。彭玉亲自准备了一桌地道的东北菜肴,为婚礼增添了温馨的气氛。
婚后,孟庆华冬天一大早就去批发市场进货,手都被冻裂了,也不让妻子帮忙看摊。而夏天赵珈琪排练到深夜,孟庆华总会在后台给她送冰镇绿豆汤。
有一年,赵珈琪出演了一部叫《十五桩离婚案》的话剧,连续演了三十场。孟庆华特别喜欢这部剧,每一场都去看了,最后连台词都记得滚瓜烂熟了。
赵珈琪因为《东北一家人》这部作品出了名,有个制作人曾经委婉地说过,她的形象还需要好好打理一下,意思是她的丈夫不太适合公开。
她直接拒绝:“如果觉得我丈夫丢人,这戏我不演了。”这种刚强性格遗传自母亲彭玉。当年,有人劝彭玉改嫁“有头有脸”的人物时,她也说过类似的话。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赵珈琪这种“不识时务”的行为,反而让圈内人对她多了几分敬重。
现在68岁的赵珈琪还活跃在荧幕上,而那个曾经的水果摊主,现在成了她最忠实的观众和最严厉的批评家。
孟阿赛继承了父母的踏实,通过在《特战荣耀》等剧中展示出的实力,证明了“星三代”对表演最真挚的热爱。
回顾这四十年的婚姻生活,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水果摊前默默守候的身影,剧场后台那碗暖暖的绿豆汤,以及日复一日中那些简单却充满默契的相视一笑。
信息来源:
青年网报道:演员彭玉被誉为荧屏上的“第一母亲”,她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引人注目。彭玉在中年时与姐夫再婚,到了六十岁高龄,她还选择北上漂泊,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恒运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